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李陵泣别图

袁凯 袁凯〔明代〕

上林木落雁南飞,万里萧条使节归。
犹有交情两行泪,西风吹上汉臣衣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塞北万里沙漠,秋来叶落,北雁南飞,一派萧条气象,出使的使节即将踏上归途。
离别之际仍怀有深厚情谊,两行热泪滚滚而下,让这泪珠被西风吹起,飞上苏武的衣袍,与他一起返回故国。

注释
李陵:汉将,击匈奴,兵败投降。其友苏武,汉武帝时,奉使匈奴,被拘留,置于北海。李陵降匈奴后,曾与苏武会见,劝武降,武不从。昭帝即位后,匈奴与汉和亲。汉求武等,匈奴诡言武已死。后汉使再至匈奴,原随苏武出使之吏常惠夜见汉使,教使者责问匈奴单于,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,得雁,足有系帛书,言武等在某泽中。单于大惊,向汉使谢罪,说武等实在,乃放武归汉。事详见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此诗是诗人题画《李陵泣别图》所作。李陵于汉武帝时拜为骑都尉,他曾将兵五千出击匈奴,遭匈奴军八万人围击,李陵士卒死伤过半,杀伤匈奴亦万余人,后因矢尽粮绝,兵不至,归降匈奴。《李陵泣别图》这一画作已不可考,从诗内容上看,是表现苏武归汉、李陵与之泣别一事的。据《汉书·苏武传》记载,苏武被扣押后,匈奴曾使李陵至海上,为苏武置酒设乐,劝其归降,武仍不屈。李陵见其至诚,泣下沾襟,与苏武诀去。苏武获准将归之时,李陵又置酒贺武,倾吐心曲,“异域之人,一别长绝”,酒宴中李陵起舞歌曰:“径万里兮渡沙幕,为君将兮奋匈奴。路穷绝兮矢刃摧,士众灭兮名已。老母已死,虽欲报恩将安归?”泣下数行,因与武诀。诗与画应是以此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这首诗前两句写苏武南归。时值秋日,草木凋零,北雁成群结队向南迁徙,苏武与李陵在这凄凉萧瑟的氛围中依依惜别,其内心的哀痛之情,不难想象。“上林”,作为汉朝皇家的园林,诗中特意提及,旨在强调苏武得以重返汉土,而李陵却命运多舛,只能长久地滞留他乡,成为异域的漂泊者。

  后两句写李陵泣别。按常理接前两句,按照常规逻辑,此处本应继续抒发李陵对故国的深切思念,但作者巧妙地转换了视角,仅借北雁南飞,直抵汉宫,以及汉使归朝的景象,侧面映衬。此时此景李陵并没有引起故国之思,却只有故友之情。这是诛心之论,尤妙的是这故友的“交情”之泪偏偏被西风吹去,洒在“汉臣”的衣上,不称苏武而称汉臣,其意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李陵泣别图》是明代诗人袁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此诗前两句写草木摇落、北雁南飞的萧瑟秋天情景下苏武南归;后两句写李陵泣别,于此情此景中李陵并没有引起故国之思,却只有故友之情。全诗基调苍凉悲壮,以诗歌之长补绘画之短,既状物情又发人意,诗情画意,相得益彰,为题画诗佳作。

袁凯

袁凯

袁凯,生卒年不详,字景文,号海叟,明初诗人,以《白燕》一诗负盛名,人称袁白燕。松江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)人,洪武三年(1370)任监察御史,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,伪装疯癫,以病免职回家,终“以寿终”。著有《海叟集》4卷。 320篇诗文  17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勉谕儿辈

周怡〔明代〕

  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饮食衣服,若思得之艰难,不敢轻易费用。酒肉一餐,可办粗饭几日;纱绢一匹,可办粗衣几件。不馋不寒足矣,何必图好吃好着?常将有日思无日,莫待无时思有时,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美人对月

唐寅 唐寅〔明代〕

斜髻娇娥夜卧迟,梨花风静鸟栖枝。
难将心事和人说,说与青天明月知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于园

张岱 张岱〔明代〕

 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,富人于五所园也。非显者刺,则门钥不得出。葆生叔同知瓜洲,携余往,主人处处款之。

  园中无他奇,奇在磊石。前堂石坡高二丈,上植果子松数棵,缘坡植牡丹、芍药,人不得上,以实奇。后厅临大池,池中奇峰绝壑,陡上陡下,人走池底,仰视莲花反在天上,以空奇。卧房槛外,一壑旋下如螺蛳缠,以幽阴深邃奇。再后一水阁,长如艇子,跨小河,四围灌木蒙丛,禽鸟啾唧,如深山茂林,坐其中,颓然碧窈。瓜洲诸园亭,俱以假山显,(胎于石,娠于磊石之手,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),至于园可无憾矣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